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原创 -> 今日网闻
【中国的脱贫智慧】红寺堡区弘德村:村民变股民 抱团养牛闯出致富路
2020-11-30 09:35:56   
2020-11-30 09:35:56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“10个人养2947头牛是什么样的景象?”在前往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的路上,这个问题一直在记者脑子里盘旋着。

  从红寺堡城区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一路驱车驶入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,映入眼帘的是十几排整齐的牛圈,天蓝色的房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。

       记者在肉牛养殖园区内看到,工人驾驶自动喂料车给牛添加草料,最初的疑问在这里被解答。“从拌料到喂养都是机械化完成,一般6到8个月就能出栏。”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负责人马吉贵自豪地说,肉牛养殖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,分四期建设,养殖规模2万头。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,占地面积399.12亩。园区由1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成1个联合社,以合作社为单位出村入园饲养肉牛,聘请专业养殖公司为合作社全程专业化服务,统一分配圈棚,统一联系牛源、统一提供饲草料、统一防疫、统一销售,形成“农户+合作社+金融机构+企业+基地”的合作模式。


马吉贵4.png

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负责人马吉贵。

  54岁的马秀翠是弘德村的建档立卡户。“去年我担保贷款10万元,加入鲁家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,年底就分红3.4万元。”马秀翠笑着说,“别人都说加入合作社能挣钱,我担心还不上贷款,一直不敢贷。马吉贵一趟趟往我家跑,给我讲入社的好处,还答应给我做担保。自从加入合作社,再也不用为牛棚、饲料操心,年底还能拿到分红。”像马秀翠这样的建档立卡户在联合社里有46户,这两年他们靠养牛都挣上了钱。  

  “今年我们带动农户520户,农户加入联合社就变成了股东,预计联合社的收入将达到1100万元,今年的分红肯定高过去年。”马吉贵说。

养殖园区12.png

  合作社的成立,为村集体资产的运营和管理打开了新篇章,村民变股民,进一步增强了股东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,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,激活了农村资产资源价值,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。

  “肉牛养殖园区的工作人员虽然少,但对每头牛的情况都了如指掌。园区规定,如果发现牛生病了,必须当天解决问题,绝不能拖到第二天。”联合社社员李小龙说,肉牛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走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市场化发展之路,以前农户在家里养几头牛的时代即将被淘汰,只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,才能提高养殖效益,才能带动农户真正致富。(记者 樊玲 丁炜勇 张丽慧 文/图

【编辑】:樊玲
【责任编辑】:马江